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漢人(支那人)的產業開拓圖片

描繪範圍移居來臺的漢人,在臺南附近的溪畔從事糖作的場景。圖中左側可見溪畔停靠裝載貨物的戎克船,以及航行中的戎克船與竹筏,戎克船皆懸掛紅旗,為漢人所屬的船隻;右側為村莊聚落,並可見儲存穀物的倉庫,農人正從推車上卸載作物。 漢人為了貿易及漁業的發展,很早便來到臺灣。明朝末年,顏思齊、鄭芝龍等人來到臺灣作為活動根據地,漢人開始逐漸移住臺灣,當時開拓的中心為台江島嶼與沿岸。荷蘭人佔據臺灣後,積極招募漢人,獎勵移居臺灣,進行土地的開拓,同時計畫藉由墾殖,提高利益。農業最蓬勃發展的就是米和砂糖。由於臺灣島內僅需少量的砂糖,所以產額的大部分是輸出到日本、波斯等地,而且需求量逐漸增加。 小早川篤四郎(1893-1959),出生於日本廣島,其作品曾入選帝國美術展覽會(簡稱帝展)、文部省美術展覽會(簡稱文展)等。1935年為慶祝日本40週年執政臺灣,臺灣總督府特委託小早川篤四郎繪製一系列的歷史畫22幅,現僅存9幅,包括〈通事吳鳳〉、〈鄭成功和荷蘭軍的海戰〉、〈鄭成功和荷蘭軍的議和談判〉、〈鄭成功立姿圖〉、〈古代的臺南〉、〈漢人(支那人)的產業開拓〉、〈最後的離別〉、〈熱蘭遮城晨景圖〉、〈夕照的普羅民遮城〉等,用以宣揚臺灣歷史與文化。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