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月潭

1. 本物件為以日月潭為主題的明信片,正面為日月潭之黑白照片,遠方可見潭邊山巒,左、右方均有樹木,中間為日月潭面。右下方載有「日月潭」、「臺中州の七百三十米と言ふ高地に展けて周回十六粁、大山群峯が周圍を取まいて仙境を思はせる。殊に夜ともなれば神秘鄉の感が一入深い。詩的なシーンは湖畔における蕃人の米搗きだ。」(位於臺中州七百三十公尺的所謂高地,周圍十六公里,群山環繞猶如仙境般。特別是在夜晚,深深具有神祕感。如詩意般的場面是湖畔蕃人的搗米祭。)左下角印有「臺灣所見」。背面為明信片書寫面,右上方有郵票黏貼處,框內有「MANUFACTURE BY TAISHO」,右側有以漢字、平假名書寫之「郵便はがき」,正上方印有註冊商標及「CARTE POSTALE」、「this space for message」、「this space for address」字樣。 2.日月潭以潭中拉魯島為界,東北側呈日輪形狀,為日潭,西南側為新月形狀,為月潭。原規模較小,日治時期為了在日月潭興建水力發電,而自武界引濁水溪水源,淹沒許多小山丘及島嶼,為臺灣最大內陸湖。 3.「杵歌」其實就是搗小米所發展出來的一種歌舞。婦女手持不同長度的木杵,圍在杵石上敲擊,發出高低不同的聲音,稱為「杵音」,族人和聲高歌,便形成日月潭畔最終日繚繞的「杵歌」。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20~194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