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奎樓書院門額拓本

奎樓書院門額拓本,拓本呈現橫向長方形狀,拓印包含邊框與匾身,外有綠色紙裱底,題詞為呈楷書陰刻之黑底白字。原碑現存立中西區奎樓書院,為道光13年(1833)改名為奎樓書院石所題刻,因遭戰火以致門額部分毀損。 奎樓書院原稱魁星樓,由臺灣巡道吳昌祚創建於清雍正4年(1726)。位於府城內原西定坊西轅門街,主祀魁星,嘉慶6年(1801)奉詔為編入春秋祭。嘉慶19年(1814)改建為閣樓,稱奎樓閣,道光13年(1833)再改名為奎樓書院。日昭和元年(1926)因開闢末廣町馬路,建物部分受毀,遂於昭和7年(1932)前後遷建於現址文昌祠西側,其後由臺南士紳黃欣出資交涉,創辦共勵義塾,收容附近失學的子弟,大戰時建物受毀,戰後民國44年(1955)重建,重建後頗為簡單,為一樓房舍,前簷廊柱及圍牆大門門柱為舊物。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