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北門石額拓本

大北門額拓本,本件拓本下方有褐色裱紙為底,拓文字體為楷書,右方上款提詞為「道光拾伍年」,左方下作「拾月建」,石額內文為「大北門」三字。 臺灣府城大北門,創建於清雍正三年(1725年),為臺灣知縣周鍾瑄創建的木柵城城門之一。清乾隆元年(1736年),改以土、石構築城門,並建城樓;後續以刺竹、綠珊瑚環繞木柵,增強防衛。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林爽文事件平定以後,改建磚磚、土城垣,府城城郭的規模更顯宏偉完備。張丙事件後,清道光十五年(1835)清朝官員在大南門、小南門、大北門、小北門及小東門等城門添建月城,具有加強防衛的作用。日明治44年(1911年)前大北門及附近城垣被拆除,大北門城門的花崗岩石材除了提供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兵營第二期工事所需之外,部份作為臺南公園造景;月城城垣上的硓𥑮石大部份用於建造臺南公園事務所,僅存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大北門」門額。戰後由三分子營區移存鄭成功文物館,本件為其拓本。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