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殼仔弦

殼仔弦,又稱為殼子弦,也可簡稱為殼子或殼仔,形狀類似民樂板胡,但琴筒和整體通常比板胡小,琴筒用的椰子殼也較薄。早期以蠶絲做弦,現在則是使用鋼弦,為臺灣北管戲古路(亦稱舊路、福路、福祿)流派的領奏樂器。 殼仔弦名稱來源於閩南語,意思為小殼胡琴或是椰子殼胡琴。在以殼仔弦為為領奏胡琴(主弦)的樂隊中,演奏殼子弦的琴師被稱為「頭手」、「頭手弦仔」、「頭手弦」、「主弦」。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