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前膛鐵砲

通體鏽蝕為紅褐色的前膛砲,砲尾缺失,長形的砲身前弇後豐,並以砲耳為支撐點置於四輪木製砲架上。後膛底部突起,前有環狀裝飾。第一加強段與第二加強段的前後加強段均有曲線裝飾。 前膛砲與後膛砲相比,射程較短,瞄準能力較差,兩個發射之間的準備時間較長,且填補彈藥必須從砲口進行,嚴重降低隱蔽。前膛砲主要結構為砲尾、後膛、加強段、砲耳、前砲身與砲口等六個部分組成;砲尾由砲尾鈕、砲尾頸組成,後膛又可細分為火門座與火門孔,加強段分為第一和二第加強段,前者與前砲身銜接,後者與後膛銜接,每個銜接點皆有圓環狀突起,是為加強段,砲耳則為第一加強段兩側增設圓柱形突出物,前砲身與砲口之間另有一小段的砲頸部作為連接。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