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蠣陛石刻

長方體的石質壁飾殘件,正面雕刻雙龍戲水之深浅浮雕。較大的龍紋位於正中央,龍頭稍抬、口微開遠眺前方,呈行龍表現。而較小的龍紋則位於右下角,頭、頸向後張望。此壁飾母題應為祥龍吐水、蛟龍得水,寓意風調雨順,且有才能者得以施展抱負。 行龍紋,為表現龍的行走狀態,常見於服飾、瓷器、建築裝飾等地。而龍紋最初代表力量、神武,後在封建社會中則象徵天威、帝德。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清代(約1683~1895年)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