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北水道水源地

1.本物件為以臺北水道水源地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為臺北水源地之高處向低處俯瞰黑白照片,畫面中可見著名的唧筒室(右上),與其他儲水、淨水設施,右下有1段文字「台北水道水源地」,左下有1段文字「Taihoku Water. Works」;背面為空白明信片直式書寫面,以深藍色單色印刷,左上處為郵票黏貼處,有「切手」字樣,其右側有一紅色圓形戳印「八」,上方有「郵便はがき」字樣,左側有「POST CARD」字樣。 2.臺北水源地最初為英人巴爾頓與濱野彌四郎於西元1907年在公館小觀音山腳下新店溪畔建取水口,並於附近設置淨水場、配水池等設施,明治41年(1908年)取水口、唧筒室建築與設備裝置先行完成,翌年(1909年)輸配水管、淨水場及配水池全面完工,淨水場開始供水,出水量2萬公噸,用水人口12萬人,並命名為臺北水源地慢濾場,從此臺北自來水開始邁入現代化之供水系統。戰後臺北水源地仍繼續向大臺北地區供水,至1977年退役,民國82年6月被內政部列為三級古蹟,原先負責抽水輸送的唧筒室現改為自來水博物館。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09~194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座標系統
    WGS84
  • 向量空間資料
    內容指涉地點/內容地點: POINT (121.530018 25.012527)
  •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