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地圖第二圖:含中國、韃靼、印度、恆河、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摩鹿加、菲律賓、日本等地〉(Seconde Partie De la Carte D'Asie Contenant La Chine et partie de la Tartarie, L'Inde au dela du Gange, Les Isles Sumatra, Java, Borneo, Moluques, Philippines et Japon),法文地圖,彩色著色。製圖者為法國地圖師Jean Baptiste Bourguignon d'Anville(圖上標示為St. d'Anville),1752年印製於法國巴黎。 繪製範圍包含東亞及東南亞。1708-1716年間,大清帝國康熙皇帝命耶穌會教士測繪中國地圖,在1717-1719年以木版刻印方式在中國出版,即中國地圖史上著名的《皇輿全覽圖》,依經緯度切分為8排共41幅地圖。這些地圖的複本被帶到法國耶穌會士Jean Baptiste du Halde(1674-1743)手中,他隨即將這些地圖複本交由法國王家製圖師Jean Baptiste Bourguignon d'Anville(1697-1782),這張地圖中國、朝鮮部分便是D'Anville以當時耶穌會教士測繪地圖為依據所繪,較地圖其他部分精細,另琉球變形頗大。內容包含簡單地形示意、河流、聚落、長城等資訊,其中中國本部繪製省界(明代分省)。圖中臺灣本島中央山脈東部標示著法文sauvage,意為荒野,未開化或生番之地,但仍標出重要的地點,如:宜蘭頭城(Togodan)、蘇澳(St. Laurence)、哆囉滿(Toloman)等。有經緯網格,地圖上方指北。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