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朴子屠畜場獸魂碑拓本

本物件為西元1933年(昭和8年)朴子屠畜場獸魂碑拓本,為碑陽碑題,碑體字體多採陰刻,題字「獸魂碑」,碑體為原石材的自然型狀,表面不平整,所以拓本墨色濃淡不均。 人養六畜,殺身以食,非關弱肉強食;然犧牲可憐,惟功於人民。所以自日治時期以來,各地的屠宰場大都立有畜魂碑,用以安慰被宰動物的魂魄。 為被屠宰的動物豎立「畜魂碑」或「獸魂碑」是日本獨特的習俗,以「動物慰靈碑」、「動物塚」之存在達到慰靈之目的,故日本領臺後也將此一習俗帶到臺灣。畜魂碑的豎立除了要感謝動物犧牲自己的生命滋養人類外,也是為了要安息動物的靈魂;另外,也希望藉此碑安定屠宰場周遭居民、屠宰人員的心理。臺灣地區設立獸魂碑的起源並無明確文獻記載,據西元1932年(昭和7年)《臺灣日日新報》報導「全島獸魂碑相繼而設」,推論臺灣地區設立獸魂碑的高峰期應在昭和初年,透過獸魂碑之設立以及每年固定的獸魂祭等普渡 祭拜,有效的撫慰屠宰場(豬灶)及周邊地區的動物與人民的心理。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齋藤捨雄
  • 日期
    年代: 1933~193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