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黑色素面童帽

本物件為黑色素面童帽,以深色布面為主的頭部配件。該物件一面為黑色素面布面,邊緣可見脫落的 繡線,布面中間可見重複圖樣之線紋。其裡布為粉紅色素色布面,已褪色。一側可見以粉、淺綠色之繡線繡以各式吉祥繡樣圖騰(鳥獸、花卉)作為裝飾。以外觀形制分類,童帽大致可分為短圈、虎帽、狀元帽、鴟鴞帽、碗帽…等,其主要功用為保護頭部,並於外觀增添祈福、祝福圖示,充滿吉祥的紋飾,以祈求孩童平安順遂。 臺灣民間禮俗,兒童出生滿月、四個月、周歲時,外婆家會製作成套的服裝,饋贈外孫以為祝福,這衣服帽子的後領、飄帶或帽子背後,會以紅色絲線刺繡「卍」字紋以祈福納祥,俗稱「做頭尾」。父母也會將兒童穿戴整齊抱出接受親友道賀,尤其仕紳家族尤重禮節,更講究童帽衣冠整齊以示尊榮。小康家庭,重男輕女唯有男童才有戴帽女孩則無。童帽款式類別眾多,有「風帽」、「狀元帽」、「鴟鴞帽」、「虎帽」、「碗帽」、「瓜皮帽」、「八卦帽」、「帽圈」等等。「風帽」帽身寬大,帽後有垂及肩背的披布以及飄帶,是秋冬禦風防寒的帽式。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不詳
  • 日期
    年代: 不詳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