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剪黏

本物件為剪黏,其外觀為花盆形狀,形狀上寬下窄,花盆上有黃色交疊的把手,裡面有2朵花,花的顏色為黃色,花朵剪貼細膩,每1朵都是盛開,花盆外觀亦有黃色與紅色線條裝飾,唯可能時間久遠,花盆顏色有些斑駁暗沉。 剪黏又稱為「剪花」,是傳統寺廟的寺廟建築裝飾,興起於明萬曆年間,起初裝飾在潮汕地區民居建築屋脊上,之後隨著早期漢人的腳步流傳到臺灣來。剪黏工藝是「先剪後黏」,將瓷片剪裁成形的瓷片,黏於灰泥的表面。臺灣廟宇屋頂上的多為細緻寶塔,甚至五彩繽紛的人物坐騎,花鳥蟲魚,山巒樹林等,也多是剪黏的造形藝術。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不詳
  • 日期
    年代: 清治時期、日治時期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