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玉鈴珠

本物件為臺東卑南遺址墓葬出土之鈴形玉飾,共100顆組成一串。鈴形玉飾為一種小型串飾,大小頗為一致,玉鈴出土時多位於頭部及其附近,排列形狀有如圍繞髮髻,或釘綴在頭部裝飾帶之綴珠,玉鈴因屬稀少玉飾,除卑南遺址9具石板棺陪葬玉鈴外,其他僅墾丁遺址早期發掘有出土案例;不論在墾丁遺址或卑南遺址,均顯示玉鈴在裝飾玉器中是屬於較早發展的品類,這類玉鈴串飾男女皆可配戴,而且可自由組合,在墾丁遺址一位男性墓主曾以玉鈴珠與貝珠搭配戴成項鍊,卑南遺址則有女性頭戴玉鈴點綴的髮飾帶,左手還戴著稀有的喇叭型手環,推測這類玉鈴擁有者在當時部落中可能處於尊貴地位。 卑南文化為臺灣東部新石器時代中期的史前文化,存續時間約在5200年前至2300年前,分布範圍大致包含臺東平原、花東縱谷南段與東海岸南段,該文化遺址以當地舊稱卑南社命名為「卑南遺址」,與排灣族、魯凱族、阿美族等部落文化高度相關;卑南遺址遺物豐富具多層文化層,遺址出土許多石板棺及棺內精緻陪葬品,為臺灣目前所發現最大的史前聚落,亦為環太平洋與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的石板棺墓葬群遺址。1980年(民國69年)欲興建南迴鐵路設立卑南鐵路新站(現臺東站)與站內工程建設,恐對遺址造成重大破壞,政府遂委託臺大考古隊進行搶救,其後並成立史前博物館及卑南遺址公園,目前仍持續考古發掘中。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不詳
  • 日期
    年代: 史前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