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雙豎把圈足陶罐

本物件為臺東卑南遺址墓葬出土之雙豎把圈足陶罐,泥質紅陶,燒製,橙色素面,陶器口部外張後內斂,口部以下內縮成頸部,帶明顯折肩,腹部折曲折肩使腹面近似菱形狀,底部為圓底,器底帶有圈足,圈足向外開張,器身左右兩側帶有一只橋狀豎把。卑南遺址出土的卑南文化類型的陶器皆為手製,燒製的火侯溫度低,質地軟,容易破碎。僅少數帶有紋飾。 卑南文化為臺灣東部新石器時代中期的史前文化,存續時間約在5200年前至2300年前,分布範圍大致包含臺東平原、花東縱谷南段與東海岸南段,該文化遺址以當地舊稱卑南社命名為「卑南遺址」,與排灣族、魯凱族、阿美族等部落文化高度相關;卑南遺址遺物豐富具多層文化層,遺址出土許多石板棺及棺內精緻陪葬品,為臺灣目前所發現最大的史前聚落,亦為環太平洋與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的石板棺墓葬群遺址。1980年(民國69年)欲興建南迴鐵路設立卑南鐵路新站(現臺東站)與站內工程建設,恐對遺址造成重大破壞,政府遂委託臺大考古隊進行搶救,其後並成立史前博物館及卑南遺址公園,目前仍持續考古發掘中。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不詳
  • 日期
    年代: 史前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