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枕戈待旦碑之三拓本

本物件為西元1958年(民國47年)枕戈待旦碑之「待」字碑刻;「枕戈待旦」碑刻形式以一字一石鐫刻年代、本文、題名而嵌立照牆正面。西元1958年(民國47年)7月1日蔣中正總統到馬祖巡視,手書「枕戈待旦」四字,用以激勵士氣。及至西元1966年(民國55年)雷開瑄受命馬祖防衛司令官,為思孝忠元首與勉勵袍澤,於是將「枕戈待旦」墨寶勒石,並於碑陰銘記。 西元1949年(民國38年),閩江、舟山群島相繼失守,美軍見留守大陳島後勤線將會過長不易長期防守,建議國民政府放棄大陳島等地,轉進金門、馬祖,對於大陸福建沿海任何軍事行動皆可提前掌控,扼守其要點,馬祖列島便成為國共抗戰的最北端防線,次年成立「馬祖行政公署」,實行軍事管制,但在這期間,行政組織相當不穩,軍事部隊事權也不統一,因此,為減少權力機關層級繁複,使權力集中,於西元1956年(民國45年)設立了「戰地政務委員會」,簡化行政層級,事權統一,軍方強勢的控管著一切事務,居民生活嚴重受到監控,管制其人口外流,並將居民納入軍事管理,建立民防組織,遂由原先安平樂業的漁村,一躍成為冷戰時期反共前哨堡壘,作為民主世界與共產政權的最前哨,馬祖實有其重要的歷史意義。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蔣中正
  • 日期
    年代: 1958~1958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