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創建龍潭敬聖亭碑記拓本

本物件為西元1875年(光緒元年)創建龍潭敬聖亭碑記拓本,碑文分刻二石;係龍潭敬聖亭創建記事,詳述敬聖亭設置原由,並申明設立敬聖亭以重道崇文的意義。敬聖亭即惜字亭,又稱敬聖亭、敬字亭或聖蹟亭,乃昔日重視文化、珍惜字紙,並祀文昌、魁星、倉頡諸神的建築物,作為焚化字紙的地方。 敬字亭,又稱惜字塔、惜字樓、焚字型檔塔、字型檔塔、焚紙樓、文風塔、文峰塔、敬 聖亭、聖蹟亭等等,琉球稱為焚字爐,為古代愛惜字紙文化所產生之設施,用以焚燒字 紙,約肇起於宋代,而至明清時期最為興盛。而臺灣有關於敬字亭的設立,則是在明清時期大量中國大陸人民移入臺灣,因此也帶入 各種風俗習慣,其中亦包含了惜字風俗。早期臺灣的惜字風俗,最主要就是表現在「敬 字亭」的興建。讀書人為了表現崇敬珍惜字紙,建立了用來焚燒字紙、崇敬文字的建 築。雖外觀與一般焚燒紙錢的金銀爐類似,但敬字亭只用於焚燒書籍與有文字紙張的地 方。敬字亭通常建造於街口、書院寺廟之內、道路橋樑旁邊的一柱狀爐體。有些地方士 紳、大戶人家亦在自家院內建有敬字亭。有些敬字亭的爐體塔龕中則有供奉倉頡、文 昌、孔聖等神位,或於爐體旁另立石牌祭祀神位,並配以相應的吉祥圖案、對聯文字於爐體之上。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楊鳳池
  • 日期
    年代: 1875~187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