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物件為西元1842年(道光22年)魑魅魍魎碑拓本,「魑魅魍魎」四個字上頭都冠有雨字;上款「道光貳拾貳年壬寅孟春吉置」,下款「本鄉弟子仝立」。位於澎湖縣白沙鄉後寮威靈宮廟側,係當地庄民所符咒碑,形制頗為龐大,基座刻有麒麟、仙鶴等吉祥圖案,用以驅邪鎮煞、迎祥納吉。 據地方傳述,該符咒碑猶如人間的遊民收容所,乃四方妖魔鬼怪的集中營,由威靈宮的主神保生大帝統攝管理,以免妖邪到處遊蕩,危害鄉里居民,騷擾地方安寧。 伊能嘉矩於西元1901年1月前來澎湖踏查記載:「相傳道光年間,出現了一個妖怪,牠經常徘徊於後寮通樑之間,作祟於鄉民,鄉民請求於威靈宮神明,依照乩示,立此碑鎮壓,後來妖怪就不再出現。」魑魅魍魎加雨字於其上,象徵以「雨漸耳」壓制制服妖魔鬼怪。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