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萬仞宮牆碑拓本

本物件為西元1761年(乾隆26年)彰化孔子廟萬仞宮牆碑;萬仞宮牆是孔廟也稱文廟,因設儒學而有學宮之稱,其圍牆則稱宮牆,典出《論語·子張第十九》:「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故以「萬仞宮牆」來形容孔子學問淵博,藉此讚揚孔子崇高的思想。 彰化縣知縣張鎬於西元1726年(雍正4年)創建彰化縣儒學,其後屢經修建,規制始完備。彰化孔子廟是清朝初年臺灣學宮體制最完整的學府,臺灣四大書院之一的白沙書院即設於此,也是臺灣中部文教發展之重要象徵。大成殿樑上懸掛數座清代皇帝所賜匾額,以知縣陽桂森(生卒年不詳)所鑄之銅製大鏞及雍正帝「生民未有」、乾隆帝「與天地參」巨匾,最具歷史價值。大成殿臺基邊堵以花磚砌成,御路莽龍造型栩栩如生,而戟門牆垛則鑲嵌花鳥磚雕,櫺星門脊六支「通天筒」,為全臺孔廟僅見。相較於已經不存在的或不完整的鳳山、諸羅、淡水等地孔廟,彰化孔子廟可謂清代中葉臺灣官建孔廟的代表作。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張世珍
  • 日期
    年代: 1761~176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