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畏民志碑拓本

本物件為西元1730年(雍正8年)臺灣知府倪象愷所題石刻拓本,石額應為臺灣府署的文物,以「大畏民志」四字揭示為官之道首重民意,強調為官治事以明德服民的理念。大畏民志一詞出自《禮記˙大學》:「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係儒家理念下官僚治事的方法職責。 倪象愷,四川威遠人,西元1729年(雍正7年)任臺灣知府,西元1731年(雍正8年)陞任福建分巡臺灣廈門道,於西元1732年(雍正9年)離任。 西元1683年(康熙22年)清廷平臺後,翌年設臺灣府,轄臺灣、諸羅、鳳山三縣,然臺灣府署即設於明鄭時期鄭氏天興州舊署,今府城隍廟之東側。西元1729年(雍正7年)臺灣知府倪象愷倡修臺灣府署,西元1765年(乾隆30年)知府蔣允焄在鄭成功故宅左畔擴大「四合亭」。日治時期臺灣府署舊址先後經曾為步兵營、五大隊、司令部官舍、憲兵隊分隊,戰後延用為臺南市憲兵隊,現拆除地面建物,暫作停車塲。「大畏民志」石額因原建物拆除,流入民間廢為棄石,西元1954年(民國43年)5月間,有民眾在今臺南市中西區民權路與公園路的白金里一帶,發現一塊石額橫臥路邊,通報於臺南市歷史館的石暘睢,而後運回館藏。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1730~173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