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蛤仔市公置義渡碑拓本

本物件為西元1844年(道光24年)蛤仔市公置義渡碑拓本;西元1837年(道光17年)公館昔稱蛤仔市,地臨後龍溪而有「蛤市浮嵐」之稱,為苗栗八景之一。該地原有渡船,因洪水沖毀;遂勸捐公置義渡,以利渡涉。並開列善樂芳名,勒石以垂永久,即成本物件為,時在西元1844年(道光24年)。 臺灣津渡的設置,至遲於清領初期已有。始先津渡有官渡、民渡之分;早期渡船多為官渡,官渡則有渡稅之徵,弊端叢生;而民渡亦有勒索之弊。渡頭的筏夫每藉擺渡妄向行旅威迫,需索無度,以致行旅維艱,因而有「義渡」的設置,並勒碑示禁。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不詳、不詳
  • 日期
    年代: 1844~184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