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泉郊金晉順列諸號重新劍潭寺前進并修創等處碑記拓本

本物件為西元1845年(道光25年)泉郊金晉順列諸號重新劍潭寺前進并修創等處碑記拓本,碑額陰刻碑題「泉郊金晉順列諸號重新劍潭寺前進并修創等處碑記」,分刻8行,每行3字,僅第8行2字,碑文為陰刻形式,正文共有16行,文末為年款。係泉郊金晉順等眾商號發起重建劍潭寺前進的記事碑記,詳述劍潭寺創建緣由,末列捐題商號與金額,用以昭示垂久。原碑已佚失,僅存拓本,保留劍潭寺歷史的重要文獻,碑文羅列的商號及人名,是研究北臺灣商業貿易的珍貴史料。 劍潭古寺原位於劍潭,初建於劍潭北岸、劍潭山南麓,背山面水,風景清幽。西元1717年(康熙56年)有僧人榮華在劍潭北岸建茅草奉祀觀世音菩薩;西元1773年(乾隆38年)吳廷詰等人重建,因寺臨劍潭,改名 「劍潭古寺」,日治期才遷移至大直現址。 「泉郊金晉順」是清代活躍於臺北新莊和艋舺地區的商業組織,為當時北臺灣最早成立的郊商,組織規模也最為龐大,並與「廈郊金福順」、「北郊金萬利」合稱艋舺地區三大郊商。直至清咸豐 年間「頂下郊拚」事件後,艋舺泉郊金晉順、北郊金萬利遂與大稻埕廈郊金同順合組「金泉順」。 艋舺各行郊成立後,亦多以宗教信仰神明為號召,凝聚彼此之間的向心力,如艋舺龍山寺、艋舺新興宮、 艋舺福德宮均為各郊商鳩金建立,艋舺龍山寺後殿媽祖殿則為「泉郊」所屬的舖戶所增建奉祀。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不詳,本館翻攝。
  • 日期
    年代: 1845~184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