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物件為西元1885年(光緒11年)法國海軍陣亡官兵墓碑拓本,碑文陰刻法文「 A LA MEMORIE DES MARINS ETSOLDATS FRANCAIS DECEDES A KELUNG 」,並有年款「FORMOSE1885」。 西元1884年(光緒10年)因越南問題所引起的中法戰爭,原是在越南的戰爭,法國為將戰事擴大,並期望能達到「據地為質」索賠兵費之目地,於是在1884年8月5日,派艦來到基隆,砲擊基隆,基隆砲臺全毀,同年10月日法軍攻陷基隆,當時負責擔任臺灣軍務的劉銘傳,於是設計埋伏,伏擊法軍,迫使法軍於西元1885年(光緒11年)3月28日轉攻澎湖。法國海軍司令孤拔雖有意繼續與清國用兵,但因法國政府不願耗損兵力在遠 東以及與英國交惡;而清政府也擔心因海防空虛,法國有北擾津京之慮等因 素下,清、法二國於西元1885年(光緒11年)6月9日,在天津簽定「越南條約」,同年6月11日孤拔病逝於澎湖,之後在6月21日法軍全部撤離基 隆,再於7月22日全部撤離澎湖,結束此次戰爭。然而戰事雖然結束,當時遠離法國本土4,000法里,來到臺灣參與戰事而陣亡或病逝的500餘名,埋葬於大沙灣海灘。清軍收復基隆後,並未破壞法軍墳墓。今天的法軍公墓內,保存當年的法軍墳墓,本件拓本原碑為當年戰死基隆的法軍人墓碑之一。 除墓碑外,還立有兩座紀念碑,一為西元1909年(明治42年) 「佛國陸海軍人戰死者紀念碑」,一為西元1957年(民國46年) 「民族英雄墓誌」。為了紀念這些於清法戰爭犧牲的將士,於是分別建了法國公墓與民族英雄墓,現在這兩處合稱清法戰爭紀念園區。本件拓本可提供清法越南戰爭的研究素材,並作為台灣與歐美墓葬文化的比較,具有歷史文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