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空間──魚眼

趙南開,1980年生於臺灣臺北,擁有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坎培拉藝術學院玻璃工藝與設計系的藝術學士及碩士學位,以及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藝術教育與創作碩士學位。趙南開的創作深受水墨繪畫影響,其作品保留了許多繪畫符號,以極簡造形和黑白色調展現獨特風格。他以霧面不透光的玻璃材質替代冰冷透亮的質感,並在創作中使用熔合技法,創造出溫潤而富有層次的效果。自2020年起,趙南開擔任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教師、臺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兼任講師以及大同大學工業設計學系兼任助理教授。他的教學經歷豐富,曾在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擔任兼任講師。趙南開的作品廣受矚目,曾獲得宜蘭椅國際設計大賞金獎,以及金玻獎玻璃藝術創作複合媒材類第二名。其作品被新竹市立玻璃工藝博物館和文化部藝術銀行典藏,包括〈右側完備〉和〈渡河〉等。他的藝術創作注重偶發性與自然狀態,並將其獨特的玻璃藝術視為打破傳統冷漠印象的表達方式。 本件作品為單純的徒手吹製玻璃,主要作品為半球形的空心全透明吹製玻璃,其中放入一顆吹製玻璃的圓球狀玻璃。外層底座的透明玻璃是作為魚眼的意象,內層的圓球形玻璃則是作為魚眼珠的意象。吹製技法是玻璃藝術的工藝之一。這種技法是將金屬吹管一端伸入熔融玻璃中,並捲起適量玻璃膏,從吹管另一端向玻璃內部吹氣,吹出小泡,再捲起適量玻璃膏,吹大球體後加熱,重複上述步驟完成所需尺寸的玻璃體,經架橋、切斷瓶口、開口整形、切斷架橋、放入徐冷爐中徐冷,待徐冷後研磨拋光底部完成作品。此過程中,作者必須熟練掌握玻璃的流動性和溫度,以確保成品的均勻性和精細度。吹製技法的靈活性和多樣性使其適合製作各種複雜的形狀,包括瓶子、碗碟和藝術裝置。這項技法不僅能夠創造出獨特的玻璃紋理和色彩效果,也能夠充分展現作者的藝術風格和創意。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趙南開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新竹市文化局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