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淇武蘭陶罐

跟淇武蘭陶罐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淇武蘭陶罐有關的相片,第1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宜蘭淇武蘭遺址中出土陶罐外觀十分完整。 日本學者伊能嘉矩記錄,從前噶瑪蘭人稱他們自製的陶罐為「Toonos」。 噶瑪蘭陶罐最為膾炙人口的就是圜底鼓腹侈口,俗稱木扣的拍印紋舊社陶罐,表面總是從上到下密佈幾何紋飾。史前蘭陽平原上噶瑪蘭人主要的生活器物,屬炊煮用具,內外佈滿煙炱痕,色黑,罐底殘留灰燼,此使用痕跡呈現史前噶瑪蘭人的生活文化細節。平唇外翻,陶罐紋飾採肩腹兩道拍紋變化方式,頸折以上為素面,沒有紋飾,是早期陶罐的特徵;肩、腹部拍上常見的兩道相同紋飾的折線紋。折線紋、直條紋、折線紋、直條紋,這樣的帶狀變化方式,口部採格紋拍印;肩部紋飾為平行紋,腹部至底部為折線紋,肩部紋飾十分明顯,就像是在胸前垂掛一片奪目的飾品一般,器形完整而厚重,造型較樸拙,別有特色,深具歷史意義與噶瑪蘭人傳統文化特色。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主題分類族群與語言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作者:
日期
年代: 600-200B.P.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宜蘭博物典藏網/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