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織布機

本文物為織布機,有經卷箱、布卷夾、挑織棒、固定棒、分經棒、線綜棒、打緯刀、緯梭板、等組件,為織布組件。 經卷箱:呈梯形筒狀,中間鑿空,通常取用樟木、山毛櫸、烏心石等堅硬木種,以整塊木材刨製而成。經卷箱在織布時可撐住經線,亦可作為踏腳。 布卷夾:由兩塊木材組成,一塊刻成長形槽狀,另一塊刻成長形推刀狀,將推刀的刀納入槽中可將布夾緊,左右兩端各有一圓柱形突起物,以利固定,防止鬆脫。 挑織棒:一片扁狀磨平的竹片,由竹片削成,一端呈尖形,另一端長直。是在織複雜的紋飾圖案時,以尖端挑起部分經 線以利緯線穿過,設計出變化不規則圖案時所用。 固定棒:為挺直節長之竹枝,用以固定經線的序列及其間的疏密相關位置,防止紡織線脫落或弄亂。使用時,經線會再環繞固定棒一圈,固定出布匹經面的幅寬。 分經棒:由整塊木材削製而成,略呈長方形,長邊圓潤,中央削鑿中空,短邊一端有一開口。分經棒的主要功能在分隔經線的奇偶線,以利織布進行。 打緯刀:由堅硬原木刨製而成的月牙形扁平木條,刃部平直, 背部圓滑,是一種打緊緯線的工具。 梭子:共有大中小三支,長型木片,兩端削成縮口。其功能在於纏繞緯線用,當分經棒與提綜棒每回交互製造緯線梭道時,緯線梭子就可穿梭其中。 提綜棒:則取木料主莖及其分枝一體成型。提綜棒作用在於繫上一條纏繞的綜絖線,這一條綜絖線的功能就是要提起另一組未穿過分隔 棒偶數的那組經線。分經棒與提綜棒的功能相同,皆是為了形成緯線梭路而分工。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民國30~50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宜蘭博物典藏網/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