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王德華設計〈光動力治療用LED照明裝置〉

跟王德華設計〈光動力治療用LED照明裝置〉有關的相片,共5張
跟王德華設計〈光動力治療用LED照明裝置〉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王德華設計〈光動力治療用LED照明裝置〉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王德華設計〈光動力治療用LED照明裝置〉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王德華設計〈光動力治療用LED照明裝置〉有關的相片,第4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王德華設計〈光動力治療用LED照明裝置〉

光動力治療LED照明裝置,由王德華、謝文哲所開發設計,用以治療皮膚癌,是一種非侵入式的光動力治療方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其原理是利用特定波長的雷射光去激發醫療感光劑,當癌細胞內的感光劑被激發後會放出能量與電子傳給氧分子,進而形成單價氧及自由基來殺死細胞。在外觀上,分成LED燈泡組、插座、連接線三部分,LED燈泡組電路板、燈泡皆裸露,沒有額外的外殼包覆。 非侵入式的光動力治療方法原先用以治療膀胱癌,具有不錯的效用。王德華醫師在成大醫院服務時,聯想到此方法或許能治療皮膚癌。但在實務上,激發光源的雷射光價格高昂,需2百萬元高價。在缺乏經費的情況下,王德華求助電機系教授推薦的博士生謝文哲(現為南台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副教授)討論 ,設計出一套需20萬元的裝置,但仍苦於經費不足,後回到成大醫院皮膚科,受到Roderick J. Fletcher(電機背景的美國人,是當時皮膚科主任李玉雲敎授的先生)建議改以一種波長跟雷射類似,發散度小、單色性好,卻比較便宜的LED光源取代(當時LED尚不普遍),並委由謝文哲組裝出一套66顆LED燈泡,波長在630nm(+-40nm)之間,照度為40 mW/cm2,最大照射範圍是3.7*3.7公分、加有散熱小風扇的治療裝置,此裝置的成本僅需臺幣600元,並在臨床治療中,取得不錯的成果。 光動力治療LED照明裝置的好處是體積小、費用低廉(僅臺幣數百元)、耐用、不須額外維護,且在皮膚癌(鮑溫式病Bowen’s disease)的治療上,相較於冷凍療法、切除療法等方式,無手術後疤痕、也可在門診中進行治療。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主題分類其他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作者:
日期
年代: 1996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