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灣風景明信片

1.明信片主題分別為台北市中山橋與日月潭,皆為彩色印刷;日月潭明信片後有印章,「51.5.15」。 2.明治34年(1901)臺灣神社建於劍潭山,在南岸的圓山與北岸的劍潭山間相隔著基隆河,總督府為了方便民眾至神社參觀,於同年興建「明治橋」,橫跨基隆河,連接神社與「敕使街道」間的交通。 最初為鐵製桁架橋(1901至1912),木造橋面,中為車道,兩側為人行道,步道欄杆有扇形鏤空雕花,因外型遠望似吊橋,因此當時附近的居民也稱之為吊橋。因交通量大增,於大正元年(1912)改建成鋼筋混擬土造橋梁(RC拱橋),欄杆為花崗岩,兩側裝有青銅質裝飾塔燈,兩邊各一對,橋體下方成拋物線,小船可同過接駁至大稻埕,整體造型古典高雅。 1946年改稱「中山橋」,為總統府通往士林官邸必經通道;1968年花崗石欄杆與燈柱被拆除以擴寬橋面,增加車道;2002年拆除。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待判斷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