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暖暖水源地

公用事業乃都市建設之重心,自來水即為其中一環,日人領臺後,鑑於基隆為臺灣首要的港口,因此臺灣總督於1896年任命英籍顧問威廉勃登(WilliamBurton)與濱野彌四郎開始調查基隆水源,後選定暖暖溪上游西勢坑溪與東勢坑溪毗連處為水源地,1898年3月開始動工,第一期臨時工程於1899年4月完工供水,以資應急,第二期永久工程於1902年3月完工,10月開始供水,是為基隆第一個水源地建設。後因人口日增、市街擴大,以及船舶數增多的情況下,水量漸感不足,因此在日治時代共歷經四次整修擴建,其中第三次擴建工程於1923年12月開工,在西勢坑溪築造平均高度26.36公尺,長度127.27公尺的大堰堤作為貯水池,即今「暖暖水庫」;暖暖水庫1926年7月15日完工,當地人俗稱大埤。基隆有句諺語「基隆磅空口,暖暖水道頭」,即道出暖暖水源地的重要性。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王俊昌
  • 出版者
    臺灣總督府文書課
  • 其他貢獻者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1909/日治時期
  • 作品語文
    日文
  • 全集/系列名
    基隆市老照片
  • 相關地點
    基隆暖暖水源地
  • 地點名稱
    基隆暖暖水源地/暖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大埤/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 緯度
    25.09699/25.0941/25.1313/23.6611/25.001211
  • 經度
    121.734443/121.735/121.744/120.474/121.512221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