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林勝雄創作常見的是風景寫生繪畫,以山林、海景礁岩為主題,應與幼年出生成長於高雄茄萣海邊有關,爾後工作任職台電工程單位,派駐於花蓮,有著臺灣著名景觀、風景秀麗的高山澗谷與山林的雄偉壯闊,後來又回到有山有海的高雄定居,都是豐富他創作內容的能量;除此之外,與志同道合的藝術家旅遊寫生時,也孕育出為數不少的建築街景等作品。 西方現代藝術的表現,運用新的色彩、技術與非傳統性的材質表現藝術,藝術家拋棄傳統表達自我的體現。此次家屬捐贈作品,除了上述的寫生畫作外,另有林勝雄1965年至1980年間的創作,作品尺幅不大,有些以木板取代畫布,運用畫筆或刮刀將石膏堆疊出半具象的畫面,肌理厚重,色彩幽暗,或是以黑色線條表現山壁、洞窟的堅硬與深沉,完全不同於日後的寫生風格,應是他早期探索實驗階段的創作,契合現代藝術之實驗精神。想必他曾想要找一些方法畫自己想要表達的意境。 1990年後林勝雄的寫生創作手法,是旅遊時的行程重點,以水彩在現場寫生,之後再描繪成完整的油畫作品,所以常會有二種媒材的創作,都是完整性的作品。作品從生活中的高雄港、月世界,遠至美國大峽谷等特殊的地景地貌,都有他的寫生足跡。畫面常以線條勾勒外形,著以油彩表現光影變化、堆疊山石礁岩的厚實肌理,讓人有筆墨線條與皴法之意象,獨樹一格。(撰文|應廣勤 高美館典藏部研究專員)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196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高雄市立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