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巴魯巴

〈巴魯巴〉是藝術家吳瑪悧將她1991年寫的《巴魯巴—與小朋友談現代藝術》這本書用碎紙機碎掉的行為錄像,裝著碎屑的碎紙機上面也貼著「巴魯巴」。而在《巴魯巴》的那本書中,介紹了那件由藝術家丁格利(Jean Tinguely,1925-1991)所創作名為〈巴魯巴〉的作品。作者在書中介紹,那件作品是觀眾踩一下按鈕,由「鐵片、輪軸、馬達和一些廢物構成的」作品立刻就會「又摔又碰又抽搐」,「這個怪物像要崩潰了」,「怎麼有這麼瘋狂的東西!」透過如此生動的描述方式,《巴魯巴》是跟小朋友談現代藝術的書。 2023年的〈巴魯巴〉充分體現出,藝術家吳瑪悧具有多重知識份子的多重身份,是翻譯了達達、波伊斯、包浩斯等思潮的引介者,陸續將現當代藝術思潮、女性主義思潮的譯著出版,促進臺灣藝術專業領域發展的翻譯者、主編、評論者、理論研究者、學者。同時也透過她藝術家的反思角色,1993年將聖經等經典絞碎的〈咬文絞字〉、1995年威尼斯雙年展展出的〈圖書館〉,她提出了在時代不斷轉變下,曾經的經典也應該要被絞碎、被重新書寫、讓既有知識不斷被解構,不斷去觸及時代變遷中最重要的問題。 〈巴魯巴〉成為一件觀念性藝術、行動實踐,體現藝術家吳瑪悧跟西方經典對話、同時又以藝術手法拆解,此更新的手法仍在持續進行中。正是這樣的創作態度與精神,她的創作歷程,敲響了一整個時代前衛藝術、性別、生態與環境藝術之知識論的反思與在地建構;真正成為持續與西方前衛精神對話的臺灣在地「社會雕塑」的實踐者。(撰文|王品驊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專任副教授)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202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高雄市立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