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在併合20張鐵道影展報刊上圖繪一個粒子

就如同其他《圖抗系》的作品都有著難以歸類的屬性,劉秋兒2013年的〈在併合20張鐵道影展報刊上圖繪一個粒子〉也是如此——該作由21幅裱框的小畫組成一個大畫,但說是「畫」又未必正確,最突出於左側的,其實是一張2010年的「鐵道影展」海報,就當代藝術而言,這張海報可以視為佐證影展曾經發生的「文件」,但劉秋兒又在其餘20張海報上進行大範圍塗抹,最後整體呈現出非常「圖抗系」的圖像風格,盤據畫面中間的是個石塊,它的輪廓算是清楚,與背景分享著相似的質感與筆觸以致畫面有強烈的構成感,如此直白的塗抹形式很劉秋兒,卻也讓我們不再能辨認這20幅作為底圖的海報原本的內容。 但是對藝術家來說,塗抹這些海報並不是為了抹消其意義,這些海報承載藝術家涉身其中的一段城市故事:2010年的「鐵道影展」是由一群包括劉秋兒在內的友人所組成的「電療聚樂部」執行,這群年輕友人原本就常在藝術家開設的「豆皮文藝咖啡館」聚會,而「鐵道影展」的舉辦又是受劉秋兒也參與其中的「打狗驛古蹟指定聯盟」所委託,事實上,這項反對市府拆除舊鐵路與高雄港站的行動早在2008年便已開始,而在抗爭現場播放電影的「鐵道影展」其實也屬行動一環,海報是為見證(現在的「打狗鐵道故事館」即當初獲市府保留的車站)。 藉著塗抹與描繪,劉秋兒看似覆蓋了影展海報以及牽涉其中多條軸線的文化行動,但也正是憑藉這樣的「圖抗系」作為,我們獲得了從作品的觀看進而深入閱讀這座城市紋理的縫隙。 這也是劉秋兒最後剩下的21張「鐵道影展」海報。(撰文∣簡子傑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副教授)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201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高雄市立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