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聖像

畢業自復興商工美工科繪畫組及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的黃志偉,擁有極為優異的寫實功力。但如果單單地以寫實的技法再現鮪魚外在形象,抑或是市場相關的場景影像,似乎無法在其中提煉出某種繪畫性的視覺思維。因此,在描繪關於黑鮪魚作為家鄉特色的繪畫主題時,符號式、寫實魚市場地景的創作,對於黃志偉來說,或許容易淪為過於表面、輕挑地再現地方意象。 於東港漁業文化館「在原位」個展(2003)開始的黑鮪魚系列作品,從展名看來,黃志偉似乎嘗試淬鍊關於「在地」繪畫視覺氣息的切入試驗。在整體繪畫的影像上看來,觀者可以藉寫實的技法捕捉,某種極為寫實血腥的生物肉塊造型,然而,猩紅的畫面,特寫的筋脈肉塊影像,在刻意平面化光影反光點的描繪下,卻又像是純粹的抽象造型繪畫。在此,黃志偉撬開了某種寫實與抽象之間的表現形態;而這樣居於寫實與抽象間的繪畫表現形式,在藝術史上不乏藝術家先行者,但大多著眼於純粹寫實與抽象美學間的探討。 而黃志偉在寫實與抽象造型游移之間,所撐開的卻是關於東港在地的視覺形式繪畫思維,也就是在這一系列的寫實技法,是將觀者拉進視覺感受性的鉤子,讓觀者直接地感受抽象造型下,關於猩紅濕潤黏稠的在地特色,所轉化出的視覺氣口。他成功地在繪畫的領域中,以繪畫的視覺思維,開拓出家鄉「在地」的表現形式,展現東港魚市場關於人的生命與海之間黏稠的熱帶氣息。(撰文|許遠達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助理教授)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200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高雄市立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