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2019-7

〈2019-7〉不同於徐永旭那些經常由杯子狀組件堆疊而成的大型作品,其個別組件則是他創作中較少見到的片狀物,而這些同樣維持著手捏製痕跡的不規則片狀物,也因此有著較諸杯子更為易碎的纖細外表,它們彼此串接成形,乍看會讓人聯想到台灣夜市常見的洋芋片串,只是被彎折成一個本身不甚規則的圈狀形體,雖然不具有大型作品那種在易碎材質與巨大量體間形成的反差感,但透過瓷土素燒的淺白質地在〈2019-7〉上卻給人一種更脆弱的感覺,它們是這樣的纖細到了一碰就碎的程度,好像僅存的一點生命力全部灌注在維持圈狀形體的努力上,又貌似某種好不容易保存下的遺跡斷片,太古以來已不再保存什麼可為後人辨讀的資訊。 然而,〈2019-7〉在徐永旭的創作中雖屬於較小型的作品,但這組由五個單元所組成的創作,個別仍然有一米左右的高度,設置於特製台座上就有著與一般成人等身的高度,似乎暗示著與觀眾之間的某種平視關係;事實上,〈2019-7〉是徐永旭為高美館光廊空間量身定做的創作,原先設定即希望觀者除了在光廊中觀賞本作,更能將視線延伸到作品後面多為樹木的窗景,這種設定不禁讓人思索:如果說美術館外的窗景意味著自然的造物與美原本的樣子,〈2019-7〉的纖細脆弱好像就隱喻了這種在人為空間裡的觀看,後者當然是一種始終受到人存世界制約的有限度觀看。(撰文|簡子傑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2019~201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高雄市立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