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Untitled #SHK-1

泰國藝術家彌載映於本館「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所展出的組合作品裝置,結合了具有雙面畫形式的巨幅懸掛畫作〈Untitled #TK-12〉、〈Untitled #TK-97〉、〈Untitled #TK-98〉(2018),以及鋪展於地面經由藝術家儀式性地灑上白色粉末的格狀平面作品〈Untitled #SHK-1〉、〈Untitled #SHK-2〉(2019),於展廳形構了一個邀約觀眾身體繞行其間,視覺上可穿梭、沉浸於色彩之中的精神性空間場域。 此一系列色彩繽紛且顏料堆疊層積的近期作品,呼應於藝術家生活與工作室空間自然環境的光線、氣蘊及靜謐氛圍,藝術家關注於所見環境中戶外日光與夜晚螢光燈光,作品猶如一種對環境光線頻譜反映與諧振的媒介,一種在光、色以及時間之中的沉思。 彌載映從旅居柏林期間自1986年開始,發展透過較為傳統的繪畫形式,以探討展示框架與經濟關係之間的另類可能;他邀請一般大眾參與和運用這些沒有框架的繪畫-物件,使繪畫不僅僅是美學物件,更成為一種藝術體制的積極介入,創造一個共有的價值領域。在返回泰國後自2003年開始,藝術家發展出我們於展覽所見的雙面畫形式,以及同時為雕塑的繪畫、繪畫的雕塑混合身分,在空間中自由站立、延伸的形式。由巨型的色彩物件形成人與人之間社交的場所,邀約觀眾坐下、躺下、休憩、順應著空間的各種姿態進行對話,共享這個為色彩所圍繞的時空/光。 在另一層面上,這一系列具有抽象形式的繪畫創作,回應於更古老繪畫的功能與意義:在許多東方的文化中有著製作旗幟之傳統——如西藏的經幡與亞洲佛教國家常見的五色旗——人們透過製作旗幟或者富有色彩的物件,作為一種祈福與奉獻的儀式性舉動,尋求心靈層次的溝通與淨化。藝術家有感於今日社會之衝突頻仍與環境的不穩定加劇,更關注於當代藝術創作如何作為一種冥想的形式。 就這層意義而言,彌載映的繪畫創作並非單單僅是從繪畫空間至物理空間的拓延,更是一種精神活動的場造,一種開放於公眾的精神性聚合——就如同彌載映在「清邁社會裝置」(Chiang Mai Social Installation)項目中作為政治鼓動者的公共行動一般。(撰文|高雄市立美術館助理策展人 方彥翔)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201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高雄市立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