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受大地祝福的山

林惺嶽後期的創作中,轉向以台灣風景為主題,其意義並非表象上從超現實畫風轉為寫實,而是從他的理想出發,從風土觀的角度挖掘台灣文化的特質。他在1985年探索玉山、濁水溪後,更著力於描繪台灣山林中的高山、細流與岩石,體察棲居與孕育生命的場所內涵。 2018年的〈受大地祝福的山〉體現了林惺嶽對台灣山林的整體觀。多位學者如神林恆道、仲間裕子,以及與他相熟的友人劉昌漢均曾指出,林惺嶽此種寫生觀,不同於日殖時期畫家的印象式寫景,而是如同德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卡斯巴.大衛.菲特烈(Caspe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的「大地生命繪畫」,著重於探索人在大自然之中歌頌的生命力。林惺嶽有感於萬年前板塊運動隆起形成的台灣高山,以大尺幅的三連屏油畫,力圖於晚年再創史詩式的巨作;層巒疊嶂間,畫面中央的山頂泛起一圈彩虹光暈,儼然是歷史大河小說家的加冕,對宏偉山岳崇高壯美的詠嘆,如同畫家畢生對台灣家鄉土地的祝願與祈福。(撰文|美術史研究者 蔣伯欣)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2018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高雄市立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