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偽日記-高雄(壹之一-壹之二十)

「偽日記」的作品型態自2012起以亞洲重要城市的生活觀察作為創作對象,已經完成東京、京都、上海、曼谷、台北、高雄發表,使用活版鉛字打印個人創作詩文並結合影像的裝置。「偽日記-高雄系列」將旅行於高雄城市的觀察與內心的感受諸之筆墨與影像的裝置作品;觀察愛河流經的地區做為踏查的軸線,以2017-2018年的旅行經歷中,以手機拍攝的百餘張照片裡挑出二十件作品製作為静河流深主題展出的「偽日記-高雄系列」。 展出時作品懸空浮出牆面,並精細切光於標本盒型態的靜態影像與文字的圖文日誌,將記憶中的真實時空狀態呈現。影像的作舊感混淆打破時間感受,圖文呈現一種橫跨過去與未來的視感,並且不存在於現存的人為記憶型態。鉛字複刻出墨味與字模,一字一魂的敲打墨印於無酸厚紙,凹陷的墨字詩句是鉛字的遺漬,文字於紙上的再現與陷痕則提煉出冶字的藝術性,對於描述高雄這深刻的文史區塊。 影像日記中書寫著遊歷高雄的都市記憶切片,在今日數位化介面下,古拙的影像與文字結合材質顯現方式,煙霧化了此刻所觀注的究竟是何年代;透過日記般回數記憶的寫作,將內心感受與對物、我的關注與歷程,透過自述筆調,漫遊的、沈靜的敘述回應在每一個鉛字與紙墨的撞擊;每篇文字梳理自身理性及感性的景緻,回應在每一篇日記裡的影像記憶視點與時空概念,圖、文、語言的思辨將在觀看作品的當下生津。 時間的靜默是真實的感受,萬物與時間是凝結的,弔詭的是時間與記憶糾纏。時間與空間不是扁平的影像,當感知能夠製造與複製,攝影恰是複製時空的影像片段,文字勾畫已過去的感受,而鉛字本為大量複製的特質,在「偽日記-高雄」裡愛河流域下的都市面貌宛如標本般的印刻在畫面中。從常民文化的飲食、歷史街區的變異、新舊都市景觀超譯的記憶文貌,使用台語語意書寫歷史景點的心境描述等,然而面對影像真實如是,即使我們認為文字切開了影像這一切的凝結,時間也重來沒有停滯過,這一切的影像與文字記錄都是與真實無關,只是製造著真實的過去,我以此凝視的影像與回覆著想像的文字,反覆辯證著影像和時空關係,將在此複合向度之下,提供觀者在影像與冶字的思緒蜂室。(撰文|陳文祺)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2017~2018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高雄市立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