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紅毛港遷村實錄--家》窗景系列

陳伯義(1972-)長期以攝影關注台灣城市人文、土地開發與環境議題,2000至2005年,他以黑白紀實攝影,拍攝《乩》系列作品,捕捉台灣宗教習俗中的乩童,從人欲變成神的狀態,同時,他於2004年開始嘗試彩色攝影,並將攝影的鏡頭聚焦轉向都市開發議題,追蹤台灣幾個大規模遷村的場址,其中,他以台灣紅毛港的遷村事件為關注對象,逐步展出「遺留」、「層跡」與「窗景」系列。位於高雄市小港區的紅毛港,乃因國家經濟發展的開發政策,被迫面臨歷時四十多年的徵收與遷村,在《紅毛港遷村實錄--家》窗景系列,陳伯義透過攝影鏡頭,拍下村落中房舍,即將遭受完全拆除弭平前的最後光景。藉由屋內裝飾花色各不相同的磚瓦,觀者得以辨識這些房屋隸屬於不同居住者,而隨著影像中窗景毀壞程度的加劇,卻也同時展示出房舍由完好逐漸趨向抹平的時間序紀錄過程。「窗」給予人願景的象徵,然而,在此系列影像中,窗景成了一個凝視與揭開的觀看窗口,朝向窗景內是搬遷後,已然人去樓空的現場,窗景外則是面目全非的村落,遠方巨大的工業煙囪,則成了巨大的諷喻。穿越窗景內外,顯示著曾經存在於此的生活記憶與情感,同時,也沉默地指涉在國家經濟發展權利及權力下,被犧牲的眾多個體,以及隱匿於進步發展背後的荒謬性。(撰文|楊佳璇)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拍攝年代2006-2007,輸出年代2018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高雄市立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