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原民系列

此一原民系列包含四幀照片:面對不可知的未來(1996)、黑暗之光(1978)、出世(1980)、施伯虎十四歲(1979)。是攝影家林柏樑於不同時期所拍攝的、與原住民族相關的攝影作品。 這幾張照片有一些報導與議題上的相近性,即使它們當初是基於不同的脈絡或目的而拍攝,但都包含了或隱或顯的、對台灣社會政治下長期原漢關係的不平等之反省。其中「面對不可知的未來」與「施伯虎十四歲」兩作,背景皆為蘭嶼,蘭嶼也是林柏樑曾數度踏上拍照的地方,尤其自80年代以來爆發了反核廢料的抗爭運動,揭開了漢人長期對這塊美麗島嶼所做的種種土地、經濟與文化剝奪。 「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是林柏樑在進行商業廣告的攝影委託工作同時拍下的照片,兩位受僱的被攝者雖然被刻意被安排面向大海,背對鏡頭的姿勢,但畫面的處理十分唯美而細緻,且在海洋、礁嶼與傳統衣飾的交織下,既展現了一則對達悟文明的謳歌,但同時也形成了一則對這份美好恐被逐漸破壞的憂心與無言的暗示。「施伯虎十四歲」一作,林柏樑刻意在標題中使用被攝者的漢名,意圖指出達悟人被奪取其既有的文明、強予漢化姓名之事實,照片中的施伯虎凝視著遠方,身後雖仍是傳統的地下屋而非漢人「贈與」的國宅,但在他的父祖所傳承下來的世界與大自然,已被逐步破壞了。 「黑暗之光」則是1978年拍攝詩人莫那能(1956-)的妹妹被從火坑救出的時候,當時林柏樑顯然是在光線不足的環境下為莫那能兄妹拍下這張照片,較慢的快門致使線條有些模糊,但卻掩蓋不了兄妹兩人的深邃五官,以及眼神所放射出來的銳利目光。這本應是一張受害者的影像,但是卻不以弱化或同情作為控訴的表述方式,反之,這對性別與族群雙重剝削的兄妹,卻以直面鏡頭的方式,像是勇敢面對世間污名一般,照片傳達了他們的內心的堅強與不願遭受偽善眼光欺凌的自在。 「出世」則是一張十分安靜且內斂的作品,為1980年代在多納部落所攝下的一名原住民老婦之照片,林柏樑受他的氣質與生活的氛圍所吸引,徵得她的同意而拍下這張照片。老婦在一個極度黝闇的屋內,只見窗外石板屋與晾洗的衣物白得扎眼,若再將視線回到老婦身上,彷彿也感受到瞳孔來不及調節的陷入漆黑之感。這張照片成功以高度反差形塑了一個幽暗、深沈的空間,在這空間裡,暗示了原住民其所擁有的古老文化,其莊嚴靜定並非偶爾路過的外來者,可以一眼即知的吧。(撰文|國立成功大學多元文化研究中心 博士後研究員 陳佳琦)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創作年代1978-1996,輸出年代201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高雄市立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