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啟蒙(席德進)

那天是從鹿港鎮上往草港的途中,林柏樑一路跟著老師席德進(1923-1981),他們在鹿港鎮上看過了古蹟,吃了中飯,席德進說:「不然一起到草港散步走走?」小鎮公車不多,他們決定用走的,邊走邊看,有時,看到一朵雲就停下腳步,一同仰頭看了一陣子。 不久,經過一片盛開的油菜花田。席德進說「幫我拍一張照片」,就跑進田裡。那日,天空很藍,陽光正好,席德進穿著一身從香港剪回來的花布製成的衫,有青、有靛、有粉,很襯黃色的花田,他對著鏡頭張開雙臂,露出孩子般燦爛的笑容。此時,林柏樑舉起相機,ISO25度的底片,光圈5.6,快門125,一切搭配得恰到好處。 這張照片被林柏樑視為自身攝影的起點,因此命名「啟蒙」,也是因為這張照片,席德進鼓勵林柏樑往攝影發展。拍照當時,師徒兩人正進行日後林柏樑稱為「奇幻旅程」的一次旅行,那是1975年的1月,席德進曾隨林柏樑回到高雄林家拜訪,兩人花了四天慢慢旅行,沿著小城老鎮而行,走訪民宅古廟。那四天改變了林柏樑的一生,是一次開眼之旅,也是攝影的起點。 席德進是台灣重要現代畫家,他在六〇年代從歐洲遊歷回台之後,不曾被西方浪潮捲走,反而開始蒐集台灣民藝資料,紀錄台灣的建築古蹟、戲偶神像、彩繪壁飾、家具服飾之美。他對台灣民藝之美的覺醒早於時代太多,70年代也曾出版《台灣民間藝術》一書喚醒世人的重視。席德進對於林柏樑的影響十分深遠,也在潛移默化中為他奠定了一雙擅於觀察民俗與古蹟的犀利之眼。 拍下這張照片的時候,林柏樑還是一個初學者。但是照片中均衡的配置,恰好的顏色與光影,以及影中人自然的神態,似乎見證了一個創作者的誕生。不過,另一方面,這樣的照片也反映了紀實攝影創作中的許多不可控制的機緣、可遇不可求的瞬間,還有受機器決定的因素,而成敗則取決於攝影師有無捕捉此一瞬間的能力。 這張照片真正令人動容的地方,不在於任何可分析的美感。而是鏡頭兩端眼與眼之間的交會,以及影中人自然流露的情懷。當時的林柏樑還沒有藝術家的意識,能在那短暫的機緣下寫下老師愉悅的身姿,也許憑藉的是一股直覺與天賦,而之於席德進,也許同樣只是單純被自然所感動,加上藝術家對美的直覺,而希望留影於斯。 這張照片的非創作意圖、意外與隨意性,說出了攝影的特性之一,而其所記錄了一段珍貴的情誼,也是它最動人的地方。(撰文|國立成功大學多元文化研究中心 博士後研究員 陳佳琦)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 拍攝年代1975,輸出年代201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高雄市立美術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