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貴州黃平亻革家蠟染包被 

本件為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館藏「貴州黃平亻革家蠟染包被」(登錄號20170010954),來源為貴州省黔東南州黃平縣。 亻革家包被多裝飾於衣服、裙子,和床單等日常生活用品,各款圖案不同,婦女及姑娘們運用點、疏、密,和拼的技巧與智慧進行巧妙的結合。亻革家蠟染工藝為中國蠟染工藝技術的重要代表,其工藝與其他地區的蠟染有所差別。亻革家蠟染主要使用蜂蠟,有時也會摻入一定的白蠟。蠟作為防染劑,將蠟塊放在鋪平稻草的鍋中,將稻草點燃,融化蠟塊成蠟液,火便熄滅。使用以銅製作的蠟刀取蠟液在布料上進行繪製,完成後將點好蠟的布料放在染缸中浸泡五到六天,曬乾後反覆浸泡多次,再將其進行煮沸,沖洗等多次工藝以洗去蠟質,得到蠟染布。呈現的效果為點蠟的地方是白色圖案,未點蠟的地方是藍靛色。 本件為貴州黃平亻革家蠟染包被,畫面以精細線條呈現。該包被的中心圖紋為勾藤紋,外圍以花的輪廓與四周圖案區隔開,四周皆是蝴蝶紋和鳥紋的變形圖形,圍繞中間主視覺圖案,畫面呈現發散式圖紋,整體對稱。該包被四周是以幾何為主所設計的圖形,圍繞著中間主視覺圖案。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1945~1998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