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貴州丹寨苗族女盛裝上衣

本件為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館藏「貴州丹寨苗族女盛裝上衣」(登錄號:20170010813),丹寨苗族俗稱白領苗,其服飾被稱為丹都式服飾。 本件服飾係以黑色亮布剪裁縫製而成的一件曲領左襟長袖連身上衣。兩側開高岔至腋下下方,兩手臂上方及背部貼縫渦旋紋和古錢紋之蠟染布,袖口再接縫白布,布面上有四道一組的線條形紋。領口貼縫紅、綠、黃三色布片、兩肩貼縫花形紋繡帶、襟片上方貼縫蝴蝶形紋繡帶。 本件上衣綜合蠟染、刺繡及貼縫等技法。本件刺繡多以直線繡為之,而蠟染製作方式係以蠟描繪圖樣於布面上,然後將布料放置靛藍色染劑中。蠟可阻絕染劑,再將染布放入沸水中溶掉蠟,布面即呈現藍、白兩色花紋。苗族因為不同分支不僅服飾各異其蠟染紋樣也各有其特色。本件為白領苗服飾樣式,其蠟染特色係在藍、白兩色的蠟染布中添加紅、黃兩色的色彩,至於圖案為環狀排列圍繞中心古錢紋的渦漩紋,當中的黃色顏料取自梔子,黃色中的紅色描線顏料為硃砂。 本件在衣服領背與肩袖處有渦漩紋,常见的蠟染紋飾——螺旋紋,也叫渦紋,苗語稱為“窩妥”。千百年來,當地婦女一直虔誠地將這種渦紋描繪在衣服的領被和肩袖處,至今仍未改變。關於渦紋的來歷,一說是為了紀念祖先長途遷徒經歷險灘惡浪;一說是殺牛祭祖時牛頭上的毛旋,因其是祖先的象征;又一說是祭祖時銅鼓上的旋纹。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1945~1998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