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簸箕

本件簸箕係以籐篾片編織而成,外型呈現圓形淺盤狀,底面無圈足作底。器身以底面中心處起底編織,採緻密的四分斜紋編織法製作,口緣處以籐條剖半後,將編片內外夾合採8字形辮狀編邊法完成修緣。簸箕口緣另外疊加半圈寬厚篾片採縫綴法固定。臺灣原住民族在製作完編器後,會利用煙燻或塗抹煤灰、薯榔汁等方式,作防蟲蛀蝕處理,以延長編器的使用期限。簸箕外觀呈現煙燻過後的黝黑色澤,為放置於火灶旁的棚架上,進行煙燻工序所成。簸箕主要用於婦女在舂搗穀物後,接著倒入其中,藉由上下拋晃的動作,把較輕的穀糠分離出來,保留可食用的穀類,另外也可做為日曬乾燥的盛器使用。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