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白緞地雙面刺繡花鳥銘文扇套

" 本件白緞地彩繡花鳥紋扇套,以兩塊緞布縫製成口袋,整體呈上寬下窄的長條狀梯形,上方開口,口部作尖角造型。扇套兩面皆以白色提花布為底,口沿下緣以黑線墜縫三角紋邊飾,開口末端縫土黃色織帶,周圍以黑線釘金蔥線鑲緄邊緣,部分釘線脫落使金蔥線散開。兩面皆有刺繡圖案,上方藍色雲頭使用釘線繡和鎖繡,一面以彩色線繡繪水波、竹子、梅花、鳳凰、蝴蝶等圖案;另一面以黑色線刺繡直式文字「乙公作尊鼎,子子孫孫永寶」、「乙公鼎文」,以及紅色線刺繡落款方印。扇套頂端縫有黑白灰菱格紋織帶作為吊繩,可在外出時配戴於腰際。 扇套又稱扇袋、扇囊,為收納扇子的囊袋,唐、宋時期文人已有持扇的習慣,到了清朝持扇文化更為流行,為了保護由紙質或絹布製成的扇子,扇套繡品的需求也大為提高,本件為摺扇套,是較常見的款式,團扇套較為稀有。扇套既有實用的功能,又可作為一種隨身飾品,除了文人墨客,達官富商也會配戴,作為身份地位的象徵。本件所刺繡的文字可能仿自〈毛公鼎文〉中的「毛公歆對揚天子皇休,用作尊鼎,子子孫孫永寶用。」其中,「子子孫孫永寶用」七字在商周時代的青銅器銘文中時分常見,意味使用青銅器的主人期盼後代子孫永享貴族地位,將家族的光榮世代傳承。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