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紅綢地打籽繡雙龍戲珠圖 肚兜"

"本件紅綢地打籽繡雙龍戲珠圖肚兜,係由一片紅色綢緞裁剪近扇形而成,上半部寬度較窄,並將上方領緣處裁成平角,往下越往中段寬度越大,下半部則裁成半圓形。此肚兜多以打籽繡法裝飾圖樣,正面邊緣貼縫繡有花朵、蓮藕、佛手、蝴蝶等圖案之黑色棉布,中央處,以彩色繡線,繡有線條紋、花、草等圖案,其中以上半部鳥紋、蓮花、蓮藕圖及下半部之雙龍戲珠圖最為醒目,下方則為海浪紋。 肚兜背面貼縫白色棉布為底,左、右兩角縫有黑色棉布套環,上方兩角縫有白色套環繩結。肚兜背面上方另貼縫一片近方形淺綠色繡布,施以花草、昆蟲等圖案。 肚兜為貼身衣物,男性亦可穿著,但以女性和小孩為多,一般穿在服飾最內層而不得見,卻常有精美刺繡圖案。肚兜一詞於清代出現,漢代稱其為心衣,唐代為訶仔,五代、宋、明朝稱為抹胸。 中國西南侗、苗等族之肚兜,裝飾風格與臺灣肚兜有所差異。然此肚兜上所施用的圖案同有吉祥及祝福之意。雙龍戲珠源自於中國傳說故事,後演變為代表喜慶祝賀吉祥的圖案。鳥與蝴蝶傳說與苗族的始祖有關,具有對於先祖崇拜之意。至於蓮藕有多子多福的含意。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