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黑絨地彩繡牡丹公雞背心

" 本件為黑絨地彩繡牡丹公雞背心,長36公分、寬33公分,按原始族群紀錄為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苗族,為兒童穿著背心,圓領。本件背心的圖紋相當細緻,表布以黑色絨布為底,前身片以一朵盛開的牡丹花為中心,四周開展出曼妙枝條,枝條上花苞含苞待放,牡丹花下駐留一隻展翅亦顧盼回首的公雞,公雞色彩斑斕羽翼豐滿,下擺外緣以提花織帶裝飾。後身片素淨無任何裝飾,而左肩至脇邊,裝有三枚直布扣,肩部、腋下、脇邊部位各一枚,肩部多加一枚紅色鈕扣。內裏以藍底條格紋布做襯。穿著方式為兩身片左側打開後,直接披上再以布扣與鈕扣別好穿上。背心穿於外衣外,用於保暖、保護與裝飾的效果。 背心衍生自清代的「緊身」,又稱為「馬甲」或「坎肩」,在清代婦女服飾中,立領、無袖的合身衣,其最初形式為其一當胸,一當背,故稱為裲襠。起初多作兵服或內裝,到了清代中期,已發展成作為穿著打扮上,除了保暖也兼具美觀的外衣,無領(或立領)無袖,有單層或夾裡的形式。開襟方式有大襟、對襟、琵琶襟和一字襟。"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