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白綢地棕線繡拐子龍紋肚兜

" 本件白綢地棕線繡拐子龍紋肚兜,係由一片白色並帶有花朵暗紋的綢緞裁剪成扇形而成,上半部寬度較窄,並將領緣處裁成平角,越往中段寬度越大,下半部裁成圓弧狀,背面貼縫同款白色綢緞為底。全件使用灰綠色及深棕兩色線施以圖案及緄邊,將灰綠色線於肚兜上方領緣飾片、左、右兩腰角、袋蓋上方之兩飾片、袋蓋及口袋等處繡有如意紋、線條紋及磬形紋做為框線,並同以灰綠色線於肚兜邊緣處緄邊。以深棕色線在上述灰綠色框線中,繡有各式的回形紋與拐子龍紋,施以圖案處大多緊鄰框線。再以紫色線採羅馬尼亞釘線繡法,在袋口上方兩角處固定。此肚兜上方兩角及左、右兩角縫有螺旋狀的綠色繩環。 肚兜為貼身衣物,男性亦可穿著,但以女性和小孩為多,一般穿在服飾最內層而不得見,卻常有精美刺繡圖案。肚兜一詞於清代出現,漢代稱其為心衣,唐代為訶仔,五代、宋、明朝稱為抹胸。本件所繡圖案以拐子龍紋為主,其特色為回形紋與龍紋的結合變體。回形紋為有連續不間斷的視覺效果,因此有連綿不絕的吉祥寓意,龍紋多有吉祥之意。 肚兜有多種形制或地域性特色,如本件上窄下寬的扇形肚兜,可見於桃園和苗栗地區,而菱形肚兜則可見臺灣各地。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