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黃新樓

臺北人。曾入選第2回(1939)、第3回(1940)、第5回(1942)府展東洋畫部,入選作品分別為《宵》、《花》、《池畔》、《仙丹花》,均為花鳥畫,畫作簽名多單用一枚「新樓」方印。1939年《臺灣日日新報》的府展入選者報導云:「臺北市永樂町2-58、市會議員黄逢時的三女、第三高女畢業的黃新樓(18歲),今年4月開始師事郭雪湖,獲得兩件入選的榮冠」。根據賴明珠的研究,黃新樓(1922-)於樹林公學校時受到吳棟材以鉛筆和蠟筆的西式繪畫啟蒙,之後就讀第三高女(今中山女高),在學期間的美術老師是鄉原古統及丸山福太,但只教授水彩畫,1939年畢業後才跟隨郭雪湖學習東洋畫直至1943年結婚,婚後停止繪畫創作,另曾以作品《柚子》入選過臺陽展一次。然而,1939年的報導,黃新樓芳年18,或例如1940年《臺灣藝術》介紹黃新樓「當年19」,當年乃今年之意,而日本(包括其殖民地)以實歲計,故黃新樓之出生年應為1921,而非1922。

基本資訊

  • 別名
    黃氏新樓
  • 讀音
    コウ シンロウ(Ko Shinro)
  •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性別
  • 出生地
    臺北市永樂町2-58
  • 出生年月日
    1921
  • 卒年月日
    不詳
  • 來源
    1.〈東洋畫に紅一點 新入選の榮冠を得た人々〉,《臺灣日日新報》,1939-10-25(版7)。2.〈黃逢時〉,《臺灣人士鑑》,興南新聞社,1943,頁159。3.賴明珠,《流轉的符號女性--戰前臺灣女性圖像藝術》,臺北:藝術家,2009,頁15-37、41。4.〈臺灣女流藝術家〉,《臺灣藝術》,v001n003,1940-05-01,無頁碼。5.〈本島美術家音樂家住所錄〉,《臺灣藝術》,v001n002,1940-04-01,頁72。
  • 父母
    父黃逢時;母李蓮妹;祖父黃純青
  • 兄弟姊妹
    姊黃早早/姊黃會
  • 撰寫者
    李淑珠
  • 臺府展入選屆別(年)
    府展第2回(1939);府展第3回(1940);府展第5回(194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