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吳天敏

嘉義朴子人,曾入選第四、六、七回(1930、32、33)臺展東洋畫部,入選作品分別為〈新岩路〉、〈靜秋〉、〈秋〉,皆為以自然景物為描繪主題的風景畫,唯〈靜秋〉還添加了兩名人物,並蓋有一圓印而無其它落款。根據陳宏勉的研究,吳天敏因父、兄從事畫廟與寫燈的工作,自小便習得了廟宇彩繪的技藝並以此為業,可見其繪畫技巧根基於此。另根據總督府職員錄及府報紀錄,吳天敏1919年擔任樸仔腳公學校(今朴子國小)訓導心得(代用教師),之後歷任六腳公學校(今六腳國小)、朴子女子公學校(今大同國小);1921年進入臺北師範學校修習一年後取得准訓導的資格,1933年通過檢定後成為圖畫科正式教員。1931年《臺灣日日新報》曾報導入選臺南州兒童美術展覽會的兩名學生來自吳天敏的指導。此外,吳天敏亦參與春萌畫會,並在1935年的第六回展覽會中與潘春源、張秋禾一同負責展覽宣傳事務;同年,執政當局為紀念在臺統治40年而表揚各地有功人士,擔任教職年滿15載的吳天敏因而獲頒表彰。

基本資訊

  • 別名
    吳添敏;吳梅嶺
  • 讀音
    ゴ テンビン(Go Tenbin)
  • 介接機關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 性別
  • 出生地
    朴子
  • 出生年月日
    1897.6.14
  • 卒年月日
    2003.12.17
  • 來源
    1.陳宏勉,《百歲‧師表‧吳梅嶺》,臺北:雄獅,2002。 2.〈臺灣教員檢定試驗合格者〉,《臺灣總督府府報》第1994號,1933-12-30,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71031994a011。 3.〈入選兒童美展〉,《臺灣日日新報》,1931-03-04(4版)。 4.白適銘,〈南臺珠光—春萌畫會的始創及其在臺灣美術史上的意義〉,《再創嘉義畫都生命力:春萌畫會暨墨彩新象展》,嘉義:嘉義市文化局,2015,頁5-9。 5.白適銘,《臺灣美術團體發展史料彙編1:日治時期美術團體(1895~1945)》,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 5.〈榮受表彰〉,《臺灣日日新報》,〈入選兒童美展〉,《臺灣日日新報》,1935-06-20(夕刊4版)。
  • 父母
    父吳燦;母涂珠
  • 兄弟姊妹
    兄吳炎/姊食婆
  • 配偶
    丁誥
  • 撰寫者
    張哲維
  • 臺府展入選屆別(年)
    臺展第4回(1930)、第6-7回(1932-33)
  • 資格
    入選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