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樟腦寮(thkan knus)與六百年老樟樹

樟腦寮(thkan knus)與六百年老樟樹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0

樟腦寮(thkan knus)與六百年老樟樹

thkan 為「取、用」之意,knus為「樟樹」,合起來稱”取樟樹的地方”,即「腦寮」之意。1912年,羅東支廳長的探查報告中,即指出和平溪口的樟樹數量豐富,是很有希望的製腦地。是年,大濁水便橋完工,日警隨即在大濁水(今德卡倫部落)設立駐在所,於此同時,因交通的便利,開始引進資本進入和平溪口進行樟腦的採伐與製腦。   1922年,日資台灣製腦株式會社開始於blihun(即今漢本)地區設灶製腦,當時即引進廣東系客家人進入blihun與德卡倫部落設腦寮製腦,所製腦由以桶裝由漢本海灘海運至蘇澳。後來這批客家人腦丁於太平洋戰爭期間因樟腦原料砍伐殆盡與減產,大多被調至太平山採集作為軍需品的檜木油。據耆老記憶所及,當時德卡倫部落有兩處腦寮,一設於usic kmukam,另一設於buqoh。兩處皆稱thkan knus,如今已不復見昔時狀況。   自清廷中後期,台灣出口物產以茶葉﹑蔗糖與樟腦為最大宗,而台灣樟腦的出口量曾佔世界貿易量的70%。日治初期,為減少對日本殖民母國財政上的依賴,開發台灣近山樟樹林即成為當時最重要的產業政策。1910年台灣總督府平定平地漢人社會之後,開始謀求原住民(節錄)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樟腦寮(thkan knus)與六百年老樟樹 / 撰寫者:哈勇.諾幹 / 描述文字授權:CC0 /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284641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宜蘭縣南澳鄉澳花村澳花國小校園內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4.329409
所在地-經度
121.739711
是否開放
撰寫者
哈勇.諾幹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