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人口及家庭計劃問題座談會

這批相片為台灣新生報記者於1968年1月拍攝,主題為該報社所舉行的臺灣人口及家庭計劃問題座談會。政府即將於該年5月正式推行家庭計畫。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及大量外省軍民遷徙來臺灣,加上傳統多子多福的社會風氣,使得臺灣人口增長迅速。1950年中國農村復興委員會美國籍委員貝克便指出臺灣生育率過高,須採取節制生育措施。但當時政府主張反攻大陸,反攻需要大量兵源,且一旦反攻成功,便解決了臺灣人口壓力問題。計畫生育違背了反攻國策,在這種背景下,農復會只能以推廣孕前衛生為名義推動節育。


事實上,臺灣家庭計畫的推行動力來自美國。美國基於全球戰略布局考量,希望臺灣降低新生的依賴人口來減少消費,並提高資本累積,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政權。因此美國在臺灣一方面利用政府單位制定人口政策,另一方面則訓練人口學者、組建「民間」團體,倡導節育觀念。


臺灣衛生決策受美援機構與預算之影響,漸漸採取家庭計劃。1964年臺灣省衛生處提出擴大推行台灣省家庭計畫五年方案,以裝置樂普避孕器(子宮內避孕器)方式降低生育率。1968年5月2日行政院通過《臺灣地區家庭計畫實施辦法》 ,代表家庭計畫正式成為政府政策。


臺灣家庭計劃推行效果顯著,總生育率下跌迅速,雖然減少了當時的人口壓力,但也埋下日後生育率過低,人口老化的根源。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國史館
  • 創作者
    台灣新生報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68/01
  • 媒體類型
    底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